同一主题的爆款文章很多。它们挑动情绪,充满嗨点,有数据,有冲突,有图片,用了很多写作技巧,让人有分享的冲动,针砭时弊,不吐不快。
但是可惜,看这样的文章,不仅没用,而且容易把脑子看坏。我想写给你的,不是能刺激你情绪的爆文,而是讲述“明星比科学家收入高”背后的经济学原理。达叔平时见过很多,你应该也见过,只是你不一定意识到了。在他们没有成名之前,他们就是在各个实验室里,刷瓶子、摆弄实验仪器的科研人员,江湖人称——科研狗。中国科研人员数量450万左右,科研经费2万亿左右。
这450万人,分布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制药、设备、芯片、IT、云服务、军事、材料等领域。现在芯片热,是不是可以把研究物理的钱,挪给芯片多一些?
科学研究,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极大的概率是失败,至少爱迪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。
题目里,科学家奉献了30年、40年,感人么?很感人。
但是,达叔如果给你换另外一个角度,国家供养着一群人,不事农业生产,用纳税人养着,450万人中90%的人,一辈子摆弄仪器、刷下瓶子,就获得了年薪十万以上的收入。
450万人,都是拿纳税人的钱养着的,长达三十年,多数是搞不出什么花样的,第31年,突然有几个人发明了东西。请问,你是奖励这个成功的科学家,还是把所有人一起奖励了?科研经费就那么点,你奖励的起么?一个科研成果,奖励的标准是什么?是应用的范围?技术的逼格?获奖的多少?论文引用的次数?带来的经济效益?只看到成功的科学家为祖国赢得了多少荣誉,感人至深。但是有没有看到,多少打着科学的幌子,实行学术诈骗,骗了多少课题,糟蹋了多少科研预算。
即使项目是真的,科研路径一旦选错,市场上有更高效的路径选择,上亿规模的投资,就打水漂了。
一群人员,每人几十万的工资,是照发的,科研失败,工资退回么?如果不退,那你就没有承担失败的成本,不承担失败成本的人,能享受多少成功的收益呢?
因为公司破产,他损失最大,打工的拍拍屁股走了,他可能要妻离子散,甚至坐牢。娱乐圈竞争激烈,盈亏自负,又蹦又跳,不花国家纳税人一分钱,赚了钱还得纳税。让你别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了,让你去娱乐圈,你去么?不去。
因为你知道,在这里搞研究,失败了,是国家的钱,是公司的钱,自己稳赚不赔。各个行业,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,只是每个行业万骨枯的底线不一样。
自带干粮,没有底薪,没有社保,没有公积金,达叔身边的银行朋友吐槽,即使是有点名气的小明星,在银行眼里,都是下九流。因为竞争激烈,朝不保夕,没有稳定现金流,不是优质客户。
牛顿研究出了万有引力,爱因斯坦研究出了相对论,除了让你要考的试更难了,你会付款么?
除了买家少,科研成果距离商业化,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,中间有多少的路程要走,无数个专利,从发明到死亡,无人问津。反观娱乐圈,周杰伦唱一首Mojito,科比打一场篮球,通过媒体,极低成本,无限复制,全球听众、观众获益,掏钱。
你能赚多少钱,要看你的产品有多少人购买,你的成本有多低。这就像科学家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民工,农民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单纯种地的农民一样,只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,并不值得被反复讨论。
这样一个话题,为什么会接连不断的产生众多爆文?明星的高收入为什么会成为一种“原罪”?那些读者,不是很热爱科学家吗?面对简单的问题,为什么不愿意用科学的态度去冷静思考,而是诉诸道德义愤?真正的原因是,其实他们并不在乎科学,也并不在乎科学家。他们唯一愤怒的,就是明星的高收入。科学家,只是他们用来攻击明星的工具。
如果他们真的在乎科学和科学家,你可以问问他们买了多少科学书籍,看过几本科学家传记,平时参加哪些科技活动,在家里陪自己的小孩做过哪些科学小实验,给哪些科学项目投资过或者捐过款。他们对科学家的赞美与尊崇,只是一种叶公好龙。慷慨激昂的义愤之下,是一颗颗仇富之心。
在这个世界上,宣扬仇富的爆文之所以层出不穷,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,要的是情绪,要宣泄,要的不是理智,只要一思考和推理,就会筛选掉一大部分人,他们只要爽,不要真相。